孕期高血糖不要怕、準備好心情來面對!

孕期做好"血糖控制"其實是對孕婦和寶寶健康相當重要的一件事,這篇分享主要是我認為面對孕期血糖測試要有的正面心態,以及下篇分享能夠再提供更實際的做法給有需要控制血糖的媽媽~

補充1.
國際上以2018WHO標準,以空腹8小時空腹血糖大於125,或服用75g葡萄糖液1小時後血糖≥1802小時後血糖≥≥153 mg/dL判斷為有GDM(懷孕期間才診斷出有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身體的荷爾蒙改變了~>

孕期因為荷爾蒙的改變,為了維持子宮內膜穩定,黃體素分泌增加的同時也會造成血糖增加,媽媽身體變化的改變都是為了確保胎兒的安全和能夠獲得足夠的養分,真的是很感人又奇妙的變化呢~我覺得能夠理解自己身體正處於一個特殊的階段,會對自己這個階段的變化多些理解和能夠比較正向用行動去面對孕期的健康變化!

 

<孕期高血糖風險>

這樣的荷爾蒙變化導致媽咪平常的平均血糖比非孕期還要來得高,如果孕媽咪本身帶有其他高血糖風險因子例如:高齡、糖尿病家族史、高血糖病史,或是像我一樣是 #PCOS患者,孕期高血糖的風險都相對比較高,如果沒有適當注意,會增加自己產後罹患糖尿病風險以外,孕期的高血糖沒有控制,會比較容易引起孕期子癲症(血壓過高對胎兒有危險性)、羊水過多、以及導致胎兒過大(>4000g)、肩難產、新生兒呼吸窘迫症或黃疸、住院率提高...等等

 

<是我嗎?>

事實上,懷孕的過程就是在一個血糖比較非孕期高的狀態裡,如果完全不管理自己的飲食、加上現在平均孕齡都較高也會增加孕期高血糖甚至發生GDM的風險。我自己在進入孕期最緊張的檢查就是這個OGTT(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因為家人有相當年輕就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自己本身也是PCOS患者,過去一直是在節制自己醣類攝取量和盡可能維持運動的狀態下維持著體重T T (another story)。不過雖然如此,卻讓我對孕期血糖控制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但除了體質年齡因素以外和,飲食也占據很大的影響,有些媽咪過往並沒有察覺自己飲食中其實攝取超過身體需要的醣類食物,趁此機會做飲食的修正調整也是很好的!

 

<正向面對孕期高血糖狀態>

我發現許多媽咪面對OGTT測試好像當作考試,非常害怕、沒過就想辦法下次要過、過了又"過度安心"。其實應該更長久的來看待這個孕期24-28週被建議做的檢查。通過的,仍然應該繼續保持適當醣份攝取、避免攝取精緻糖的飲食習慣。#維持穩定的血糖 其實對 #孕期體重控制很有幫助!(這點應該很吸引人吧!) 而沒有通過的,應該怎麼做呢?

 

<我的建議>
第一步、購買一台血糖機,了解自己真實的血糖變化
OGTT是一時的、自己的監測才是真正反應我們身體和飲食的狀態。

第二步、記錄下早晨空腹、飯前和飯後2小時血糖值
確認自己哪一餐容易有血糖偏高的狀況

第三步、記錄下飲食內容和血糖值做"對照" 我覺得自己計算醣類份量是不準確的,因為有很多隱藏的醣份在食物中,但是若將飲食和血糖值做對照,很容易幫助自己發現今天的錯誤發生在哪個食物(或是飲料)上

第四步、找出能夠穩定血糖的醣類份量、和食物組合 以此為依歸日常飲食盡可能再這樣的食物份量和組合中進行。

 

這四步一一寫下來篇幅太大,這篇已經篇幅太大LOL,只能未完待續。影響血糖的因素很多,並不是只有醣份總量吃太多才是唯一因素。蔬菜吃太少、食物種類過於單一、壓力大、睡眠不足、活動量不夠,還有一個就是根本沒發現吃了多餘的醣份進來。與其每餐苦苦計算澱粉量,不如直球面對,了解自己是空腹血糖高還是飯後血糖高,是哪一餐飲食最有問題、哪一種飲食組合血糖最不理想;相反也可以從中觀察什麼樣的食物份量和食物組合能夠有最理想的飯後血糖值。

 

可能很多人會很驚訝,是否有自己監測血糖的必要,但我認為有監測的控制飲食才不會漫無目的。其實不需要很多次,只要找幾餐平日的正餐、以及幾個周末大餐(或是外賣)飲食做個飯前飯後比較,很容易就發現讓自己血糖飆高的食物種類。

 

同時當然還是配合到醫院營養門診學習如何計算醣類食物份量,搭配自己監測的實際血糖狀況,會更容易找到飲食控制的方向,醣類的計算於下一篇討論。

 

我覺得控制血糖的目地,不是要一次性的通過OGTT測試,而是追求真正每一天有穩定的血糖讓媽媽維持健康、讓寶寶的體重也在正常的速度上健康成長。

 

補充2.

懷孕前就已罹患糖尿病稱為pre-existing diabetes mellitus,簡稱PDM

懷孕期間才診斷出有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簡稱GDM

包含孕前孕後診斷有糖尿病,統稱-妊娠期糖尿病 diabetes in pregnancy,簡稱DIP

#本篇內容針對有GDM風險或有GDM媽咪

補充3.
認識三大類食物:https://anneaterathlete.blogspot.com/2016/07/blog-post_8.html

張貼留言

0 留言